xytyu 发表于 2008-4-11 13:05:00
 

“龙的传人”是北京台的选秀活动,由于学生郜乾晋升16强,老赵一直关注这项活动。从5日开始的决赛,令我产生了一种预测,“龙的传人”必将深刻改变各校表演系教学的思路和体制。

全国演员的绝大部分,均出身于各校表演系,这是个不争的事实。虽然不断有人举出王宝强等特例,试图证明表演系已经“过时”,但非表演系出身的演员从来都只占绝对少数——留下某种奇怪印象的恰恰因为普通人搞不很清那些人是表演系的,哪些人不是。就连这“龙的传人”比赛中,选手也有不少出身于各院校表演系,比如郜乾,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本科2000班,跆拳道黑带三段,老赵导演话剧《愤怒的拳头》主演。

然而,为什么表演系经常遭人诟病?

成龙说:要从大赛中选拔最优秀的人才,对他们进行精心培训,让他们接触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和最新的创作方法,成为华语电影新生力量。

大哥这段话说得好,可也就透露出一种信息:选手们以前接触的不是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和最新的创作方法。假如选手们都是地方武术队或者剧团的人,那到有情可原。但是,既然选手中有一批都毕业于各院校表演系,那么表演系的教学思路和体制就出了问题了。

所谓表演系,培养出的人就是合格的演员。所谓重点大学或者中央直属院校的表演系,培养出的人就应该是国内一流水平的好演员。想当年事情确实如此。上海戏剧学院一个学生祝希娟,拍了电影《红色娘子军》,立刻全国闻名。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个学生丛珊,拍了电影《牧马人》,得到高度评价。同班同学姜文刚毕业,拍了电影《末代皇妃》,立刻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。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方舒,做了中国电影十几年的头号青衣。这些学生,在电影中的表现和前辈合演者相比毫不逊色,很多时候甚至还要出色。靠的是什么?正是院校正规教育、浓缩演技精华的成果。所谓高等院校表演系,正是集合国内外表演艺术的精华,融汇贯通,从理论到实践,从实践到理论,精心挑选人才,从难从严教学,最终大面积成才的金字塔尖。老表演系的毕业生,大多业务精湛,即使按照社会通俗的指标看不算成名的,也都是内外部技巧没问题的好演员。

当然,今天不是这么回事了……

现在的问题,是表演系培养人的指标体系和一线拍摄的要求差异越来越大。老赵不止一次听到学生说:出去拍戏,感觉和课堂上的学的不一样。也不止一次听剧组的导演对学生演员说:把你在学校学的都忘掉……看来,这表演系教学是出了问题了。

可是,祝希娟、丛珊、姜文、方舒他们那些人,怎么就没出这些问题?谢晋老他们怎么总是一个劲的夸:这表演系毕业的演员就是好,比电影厂的好……

看来,是年月变了,电影发展了,表演系教学没跟上形式。

单说这动作片,是如今影视拍摄的一大片种。需要的演员量不少,要求也高。形象要好,功夫要好;武戏要好,文戏也要好。这么算下来,动作片的演员培养起来,可就吃功夫了。既然动作片是影视剧的一个大项,需要如此多的演员,表演系就应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此方面进行专门培养。也可以说,表演系的学生都应该在此方面这里培养,就算将来不都做动作演员,对于演员的气质培养也有极大的好处。看看人家宝强,虽然没上过表演系,可是正规武术学校毕业的,他在银幕上有时露出的阴冷眼神,一般表演系学生还就做不出来——没吃过大苦,没受过那个训练

 
xytyu 发表于 2008-4-11 13:04:00
 

从3月20日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开始,奥运火炬所到之处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烈欢迎,还有许多的外国政要也参加到火炬的传递仪式中来,各国人民传递火炬的同事也在传递着一种友情,正真体现了我们的奥运口号“同一个世界、同一个梦”。

4月2日,第一棒火炬手、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手持火炬在传递途中。
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(左)与下一棒火炬手交接。

北京奥运会圣火火种离开泛雅典体育场,刘淇和希腊奥委会主席共同退场。

在首相府前,首相布朗出席传递活动,英国田径名将丹尼斯·刘易斯手持火炬展示。

4月6日,在圣火传递起点――温布利体育场,大伦敦市副市长尼基·盖夫隆(右)将火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史蒂夫·雷德克雷夫。

4月5日,在圣火传递起点――胜利广场,圣彼得堡市长马特维延科(左)将火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济宾娜。

 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、冬奥会冠军茹罗娃

马拉松市市长加雷斯(右)手持火炬传递

 
xytyu 发表于 2008-4-11 13:03:00
 

“琴棋书画诗酒花,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这句话把生活中的俗与雅总结的很好,我想,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,或许你可以不“琴棋书画诗酒花”,您肯定离不开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因为这是生活的根本,而在这七个字中,哪个最重要?我觉得一定是米,古语有云,“民以食为天”、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其他的没有,我们可以不吃,就像我曾经写过大葱涨价,大不了我不吃,但米,肯定不行啊,所以说,最近的粮价大涨,在香港甚至引起了恐慌。

粮价大涨,可能很多人会想到,这回农民的日子好过了,最终的受益肯定会是农民,他们的收入肯定会增加,所以今天,我写了这篇博文,来替农民说两句,粮价上涨,最终受益的不是农民,他们很冤。

 

粮价上涨,生产资料也在涨,农民只拿“过手钱”

因为我家就是农村的,家里有四十多亩地,年近六旬的老爸,至今仍在田间务农,年前看到粮价上涨的新闻后,还特意打电话问过他老人家,粮食卖上价没有,是不是会比往年多赚点,当时老爷子还高兴地说肯定会多赚,可现在,东北农村已经开始备农耕了,到了买化肥和种子的时候,爸打电话告诉我说,与往年相比,这些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涨了,老爷子说这样算来,也没剩几个钱,这还没算去年末到现在的生活用品物价的上涨,如果全算起来,收入也就能和去年持平。不过还好,一向乐观的老爷子说,幸好粮食贵了,要不然连去年还不如,其实老爷子不知道,如果粮食不涨价,这些东西也不会涨价。由此可以看出,粮食涨价,农民得到的只是过手钱,最终受益的,肯定不是农民,不过近年来,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倾斜,比如说农业补助,确实给农民带来了不少的实惠,但单就这次的粮食涨价,如果说农民赚了钱,确实他们有点冤。

 

粮价上涨,中国政府有功无过

其实和国外相比,中国的粮价涨福不大,国外最高已经涨过30%,而且非洲及南亚等许多国家的存粮已经开始严重减少少,不得不靠大量的进口,由此才导致国际粮食价格的疯狂上涨,为了控制国人粮食价格过于受国际粮价影响,中国政府提前预判,由中储粮提前进行了粮食储备,并且,国家通过宏观调控,尽量减少了粮食的出口,甚至是几乎不出口,所以才保证了目前国内粮食价格虽然有所年扬,但总体还算稳定的局面。

同时,国内的粮食价格上涨与国外有所不同,国内粮价上涨,一是因为受国际粮价的影响,另外,更为主要的原因是春节前后的雪灾,导致粮食运输不畅,所以才导致局部地区的粮价升高,中国粮食连续四年取得了大丰收,总体产量一年比一年高,随着新粮食进入市场,中国粮价,还是有可能回落的。

粮价上涨, “投机倒把”让一部分富了起来

如果说非要给粮价上涨,找到一个最终的受益者,那可能就是一部分善于“投机倒把”的奸商,囤积居奇,但在国家的调控政策下,这只是极小的一部部分人,不能影响整个粮食市场。

  未来,我们要“捂”住中国粮

   国际粮价上涨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环境的破坏,耕地面积的减少,导致粮食产量的减少,而且这种情况还在加巨,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,新兴能源对粮食的消耗,比如说,美国每年用来炼制新能源的玉米大约在于亿吨左右,这就相当于在和人类抢粮食一样,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,在一定的时间内,国际的粮价不会回落,并且会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情况之下,所以,在这样的情况下,作为粮食大国的中国,如何解决自己国民粮食的供应问题和如何进行粮食出口,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,也就是说,我们要合理的“捂”好我们的中国粮,在保证自己的同时,去赚外国人的钞票,这才是正事。

 
xytyu 发表于 2008-4-11 13:02:00
 

 俗话说天无二日,国无二主,所以作为天下主人的皇帝历来是一种珍稀、却不濒危的国宝级“动物”。自然而然,皇帝身边也就从不缺女人。是女人就会吃醋,何况皇帝身边的女人,因而皇帝身边的女人多半都是超级无敌极品“醋坛子”。四大美人中的杨贵妃历来以性情温顺、不恋朝政闻名于世,即使在宫人中她的人缘也极好,就连高力士送她自缢时都伤感不已。然而,不花心的男人不是正常人,不吃醋的女人也不是正常人,作为女人的杨贵妃可以大度,可以柔情,但在情敌面前她依然是个不折不扣的醋坛,不,醋缸!这个令她泼性大发的轻敌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专宠十年之久的江采苹,封号梅妃,她与杨贵妃之间曾经用三种方式进行了三场精彩异常的女人式战争。

    讲述二位大美人的战争之前,先介绍下战争中的另一女主角江采苹。除了受宠必备的脸部资源外,她在舞姿、歌声、才气方面与杨贵妃一样,均是面面俱到,丝毫不逊于自己的超级大情敌——“羞花”女士。毫不夸张地说,如果不是遇上了杨贵妃,唐玄宗及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就是她了,而且在安史之乱中长安和洛阳也不会陷落,因为逼潼关守军出击安禄山的就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。历史上的著名红颜通常都来源于两个地方:书香门第和青楼,很幸运的是江采苹出身于前者。江采平出身福建莆田的一个书香门第,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秀才,且精通医道,悬壶济世,成为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儒医。江采很小的时候在一个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花——梅,从此便爱梅如狂,把独生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的江仲逊追寻各种梅树,种满了自家的房前屋后。在梅花的熏染下长大的江采苹,品性中深深烙下了梅的气节,气度高雅娴静,性格坚贞不屈,刚中有柔,美中有善;配上她渐渐出落得秀丽雅致的容貌、苗条颀长的身段,仿佛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梅树。

梅妃画像

    在硬件——相貌出落成形的同时,江采苹身上的软件也全面升级。父亲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、吟诵诗文,他曾向友人夸口道:“吾虽女子,当以此为志”。江采苹确实不负父望,九岁就能背诵大本的诗文;及笄之年,已能写一手清丽俊逸的好文章,曾有“萧兰”、“梨园”、“梅亭”、“丛桂”、“凤笛”、“破杯”、“剪刀”、“绮窗”等八篇赋文,在当地广为人们传诵和称道。此外,江采苹对棋、琴、书、画无所不通,尤其擅吹奏极为清越动人的白玉笛、表演轻盈灵捷的惊鸿舞,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。

   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,但是请先变成金子,江采苹既然已经成了金子,发光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,而令她发光的伯乐就是唐玄宗的御用美女星探——高力士。别看高力士是位宦官,但他对女人的嗅觉却是超乎常人的,所谓不嗅则已,一嗅惊人,后来的杨贵妃就是他发现并推荐给唐玄宗的。这时的唐玄宗刚刚失去了自己的最爱——武惠妃,中年丧偶是件不幸的事,而唐玄宗恰好是位极重儿女之情的人,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,却对武惠妃情有独钟。武惠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,曾一度失去了对儿女之情的兴致,焚烧了宫中的珠玉锦绣,放出宫女数千人,自己则沉湎于往日的追忆之中,日见衰萎。皇上不急,太监急,高大星探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下了不少功夫苦劝自己的主子。唐玄宗被高大星探劝说得动了心思,但他认为,如果按惯例由各郡、州、县推选美女,选出的不过是些庸脂俗粉而已,于是改由高力士亲自出马,选人在精不在多,而且要在秘密中进行,不必惊扰地方官府。高大星探领了密旨,轻车简从秘密出京,从汉江顺流向东,经江汉、广陵、钱塘而至闽地,各处明察暗访,着力搜寻,却终无满意的人,一路上不免哀叹“三条腿的蛤蟆好找,两条腿的美女咋这么难找呢?”。到了闽地后,高大星探无意中听到一群儒雅的年轻茶客提到江采苹,一致地称赞她才貌无双、清秀脱俗。高大星探心中不由暗喜,立即赶往珍珠村,仔细观察了江采苹好几天,果然发现传言不假。他接着以宫廷特使的身份来到江家,表明来意,江家自然也只有应承的份。然后以重礼相聘,把江采苹带回了长安。

    来得早,不如来的巧,回到长安时,正值是梅花盛开的时节。高大星探早已探知江采苹性喜梅花,人品又可与梅花比洁,为了使人与花相得益彰,他又发挥了自己的导演特长,特意在梅林深处摆下酒宴,请唐玄宗临欣赏江采苹。唐玄宗来到梅林旁,徒步进入梅林,凉风微拂,清香袭面,玉凿冰雕般的梅花映入眼帘,困郁已久的他感觉到一丝怡人的清新。只见江采苹淡妆素裹,含羞低眉,亭亭立在一株盛开的白梅下,人花相映,美人如梅,梅如美人,什么是美人如画、什么是倾国倾城,中年丧妻的唐玄宗终于枯木又逢春,积郁为之烟消云散。在美人的陪侍下,唐玄宗开怀畅饮,江采苹言语文雅,性情温柔,使唐玄宗感到一种温馨的抚慰,对她产生了深切的爱怜之意。待问到江采苹擅长何艺时,采苹回禀能吹笛。于是命人取来白玉笛,朱唇轻启,吹出一段《梅花落》,笛声清越婉转,吹笛人仪态万方,四周的梅树随着笛音不时撒落几许花瓣,唐玄宗仿佛置身于琼楼玉宇,不知是天上、还是人间。随后,江采苹又奉旨表演了一段惊鸿舞,身影轻如飘雪,衣带舞如白云,使得唐玄宗不知不觉地又进入了另一个幽雅灵逸的世界。从此,唐玄宗对江采苹爱如至宝,大加宠幸,封其为梅妃,命人给她所住宫中种满各式梅树,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“梅阁”、花间小亭为“梅亭”。

 
首页 上一页 下一页 尾页 页次:1/1页  10篇日志/页 转到:


http://xytyu.tyblog.com/index.shtml

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

博客公告

最新发表

 
最近评论

 
最新留言

 
用户登录

 
我的相片

 
我的圈子

 
我的好友

 
友情连接

 


 

 


 

天涯博客 www.tyblog.com 版权所有

天涯博客欢迎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