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龙的传人”是北京台的选秀活动,由于学生郜乾晋升16强,老赵一直关注这项活动。从5日开始的决赛,令我产生了一种预测,“龙的传人”必将深刻改变各校表演系教学的思路和体制。
全国演员的绝大部分,均出身于各校表演系,这是个不争的事实。虽然不断有人举出王宝强等特例,试图证明表演系已经“过时”,但非表演系出身的演员从来都只占绝对少数——留下某种奇怪印象的恰恰因为普通人搞不很清那些人是表演系的,哪些人不是。就连这“龙的传人”比赛中,选手也有不少出身于各院校表演系,比如郜乾,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本科2000班,跆拳道黑带三段,老赵导演话剧《愤怒的拳头》主演。
然而,为什么表演系经常遭人诟病?
成龙说:要从大赛中选拔最优秀的人才,对他们进行精心培训,让他们接触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和最新的创作方法,成为华语电影新生力量。
大哥这段话说得好,可也就透露出一种信息:选手们以前接触的不是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和最新的创作方法。假如选手们都是地方武术队或者剧团的人,那到有情可原。但是,既然选手中有一批都毕业于各院校表演系,那么表演系的教学思路和体制就出了问题了。
所谓表演系,培养出的人就是合格的演员。所谓重点大学或者中央直属院校的表演系,培养出的人就应该是国内一流水平的好演员。想当年事情确实如此。上海戏剧学院一个学生祝希娟,拍了电影《红色娘子军》,立刻全国闻名。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个学生丛珊,拍了电影《牧马人》,得到高度评价。同班同学姜文刚毕业,拍了电影《末代皇妃》,立刻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。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方舒,做了中国电影十几年的头号青衣。这些学生,在电影中的表现和前辈合演者相比毫不逊色,很多时候甚至还要出色。靠的是什么?正是院校正规教育、浓缩演技精华的成果。所谓高等院校表演系,正是集合国内外表演艺术的精华,融汇贯通,从理论到实践,从实践到理论,精心挑选人才,从难从严教学,最终大面积成才的金字塔尖。老表演系的毕业生,大多业务精湛,即使按照社会通俗的指标看不算成名的,也都是内外部技巧没问题的好演员。
当然,今天不是这么回事了……
现在的问题,是表演系培养人的指标体系和一线拍摄的要求差异越来越大。老赵不止一次听到学生说:出去拍戏,感觉和课堂上的学的不一样。也不止一次听剧组的导演对学生演员说:把你在学校学的都忘掉……看来,这表演系教学是出了问题了。
可是,祝希娟、丛珊、姜文、方舒他们那些人,怎么就没出这些问题?谢晋老他们怎么总是一个劲的夸:这表演系毕业的演员就是好,比电影厂的好……
看来,是年月变了,电影发展了,表演系教学没跟上形式。
单说这动作片,是如今影视拍摄的一大片种。需要的演员量不少,要求也高。形象要好,功夫要好;武戏要好,文戏也要好。这么算下来,动作片的演员培养起来,可就吃功夫了。既然动作片是影视剧的一个大项,需要如此多的演员,表演系就应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此方面进行专门培养。也可以说,表演系的学生都应该在此方面这里培养,就算将来不都做动作演员,对于演员的气质培养也有极大的好处。看看人家宝强,虽然没上过表演系,可是正规武术学校毕业的,他在银幕上有时露出的阴冷眼神,一般表演系学生还就做不出来——没吃过大苦,没受过那个训练